今年“十一”正值秋收。父母年紀已大,身體越來越差,在這全國上下集體出游的日子,我決定回老家幫助父母秋收,減輕父母的負擔,也承擔起家庭的責任。“農家少閑月,五月人倍忙”,白居易《觀刈麥》說的是夏收的忙碌,秋收也沒有給老百姓絲毫懈怠的時間,今年秋收時節雨水也出來搗亂。
隨著國家的發展,這幾年大田作物機械化、聯合化的收割模式已經普遍,農民生產效率逐步提高。10月6日是個好天氣,晾干水汽,我們就到田里排隊等待收割、幫助正在收割的人家搬糧食,一天時間就在忙碌中流走了。現今老百姓也逐漸擺脫“手中有糧、心中不慌”的老思想,很少再進行糧食儲存,直接在田間地頭就把糧食賣給收儲單位,換成鈔票,由收儲單位直接烘干儲存和加工。于是哪家收成怎樣不脛而走,對于高產戶總會收獲羨慕的目光和祝福的話語。
老農們喜獲又一次大豐收的時候,又在憧憬著下一年豐收的到來。然而隨著父母們年紀的增大加上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人數的增多,農村社會老齡化愈加嚴重,不少村落甚至出現“空村”現象。很多老人已經搬不動糧食袋,這也是他們選擇在田間直接賣掉收成的原因。農村在變化,農民也在變化,但是農村的結構矛盾卻在增長,怎么去解決“三農”也一直是中央考慮的問題,農村改革只有朝著吸引年輕人的方向努力,才能有人員的保障,才能使農村永葆青春。
其實目前各個行業都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,我們供水行業也是一樣。人才戰略從大的角度上關乎國家富強、民族振興,從小的方面影響著企業的發展。缺少人才儲備,便沒辦法正常開展工作,更談不上創新發展,疲于奔命最好也就只能把工作做得不溫不火。正如小米CEO雷軍描述自己成功是所說的“雷軍之所以成功,我在企業里面只做兩件事情,第一個做產品,第二個招聘。”只有更加優秀的專業人員進入供水行業,我們行業才能逐步實現智慧化、節約化、高效化。
(技術部 薛江寧)